半日閒 半日遊
去砂卡礑步道
前不久聽說
砂卡礑溪已優養化(註)
特利用這半日來探勘一下
一個人走在這幾乎無人煙的步道上,好不暇意
耳朵突然傳來引擎聲
想是錯覺吧
一轉身,來了台平板小鐵牛
啊!
是怎樣了啦
在這樣幽靜的地方竟跑出這交通工具
再往前走,才知是前方施工中
小鐵牛是施工運送車
步道上有很多這樣的告示牌
這個告示牌提醒了我們
來到太魯閣族人生活的領域
溪中的水潭已優養化
多年前清澈透明的溪水,已不復見
走到了3.3K後折返
回程步道上發現好東西-野桑葚
嘿嘿
怎麼可能會錯過呢
就在路邊吃了起來
要挑黑色的吃喔
路上一顆不太一樣的"菇婆芋"
她的莖是紫黑色的
葉片稍呈尖狀
這是一般常看到的"菇婆芋"
有漸層的溪水
因為是非假日
所以幾乎沒有遊客
走完步道後,到太管處繞了一圈
就在下坡的路上,看見這個雕像
直視著遠方......
註:
一片水域所涵容的養分,隨著時間逐漸增加的一種現象和過程。
水域在形成後,隨著歲月的增長,水域中的養分會越來越多,而且水會越變越淺,到最終變成沼澤或陸地,像這種自然消長過程,即屬優養化。
優氧化的營養源,大多來自於施肥過度的農地,或都市污水中的清潔劑或有機物產生的。
家庭廢水.抽水馬桶的排放水與非肥皂及合成肥料都含有很高的磷化物和硝酸鹽類,當水中氮化物和磷酸鹽類的濃度增高時,藻類就可以大量繁殖,造成所謂的「藻華」。
因為藻類大量繁殖,也會因而大量死亡,這些藻類的屍體,在腐爛分解的過程會用盡水中的氧氣,使得棲息在那兒的魚族,會因窒息而死亡,再者,形成藻花的藍綠藻,往往是群體狀或絲狀,這些不是濾食性魚類的食物,因此,表面上看來,魚類的食物很豐富,事實上有不少魚類,卻因飢餓而死亡,這就是所謂的「紅潮」,也是「藻華」的後遺症。
有藻類的大量死亡,湖泊內的氧氣降低,水中的魚蝦無法生存,破壞了自然生態的平衡。水質會因氧氣的缺少而發臭。若是將湖泊內的水做為飲用水,則將提高處理成本,增加消毒用量,同時造成飲用水質的安全危害人體健康。
以上資料取自http://home.educities.edu.tw/thung123/badwater.htm
留言列表